一、策划目标
提高公众对就业体检代检行为危害的认知,增强求职者的诚信意识,减少代检行为的发生。
宣传哈尔滨市招录单位和体检机构在防范代检方面的措施及决心,提升用人单位和体检机构的社会形象。
促进用人单位、体检机构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打击代检行为的强大合力。
二、详细计划
(一)前期准备(第 1 - 2 周)
收集资料:整理近年来哈尔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体检中代检行为的案例,以及各招录单位和体检机构应对代检的措施。例如,哈尔滨市某大型国有企业在体检公告中明确规定,对代检者取消录用资格且永不录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引入人脸识别系统,加强身份核查。
制作宣传材料:设计并印刷宣传海报、传单,内容涵盖代检危害、举报方式、典型案例等。制作宣传视频,以动画或真实案例展示的形式,生动呈现代检行为对个人、单位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确定宣传渠道:与当地主流媒体(如哈尔滨日报、哈尔滨电视台)、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哈尔滨分站、前程无忧哈尔滨站)、社区服务中心、人才市场等沟通合作,确定宣传平台和发布时间。
(二)活动执行(第 3 - 6 周)
媒体宣传(第 3 - 4 周)
在哈尔滨日报开设专栏,每周发布一篇关于代检监管的文章,介绍代检危害、监管措施及典型案例。
在哈尔滨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邀请监管部门负责人、用人单位代表、体检机构专家等进行访谈,深入探讨代检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招聘网站首页设置滚动横幅,链接代检监管宣传页面,包含宣传视频、政策解读、举报渠道等内容。
社区宣传(第 4 - 5 周)
在各社区服务中心张贴宣传海报,发放传单。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宣传活动,向居民讲解代检危害,解答疑问。
在社区举办讲座,邀请监管人员和法律专家,向居民普及就业体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代检行为的法律后果。
现场宣传(第 5 - 6 周)
在人才市场设立咨询台,安排监管人员和工作人员现场解答求职者的问题,发放宣传资料。
在用人单位和体检机构的办公场所张贴宣传海报,放置宣传展板,循环播放宣传视频。
(三)后期跟进(第 7 - 8 周)
收集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在线留言等方式,收集公众对宣传活动的反馈意见,了解宣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持续宣传:根据反馈意见,对宣传材料和方式进行优化,持续在各渠道进行宣传,巩固宣传成果。
三、所需资源和预算
人力:宣传活动策划人员 2 名,负责活动整体规划与协调,预算为 [X] 元;媒体联络人员 3 名,负责与媒体沟通合作,预算为 [X] 元;社区志愿者 50 名,负责社区宣传活动,志愿者补贴共计 [X] 元;现场工作人员 10 名,负责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体检机构的现场宣传,预算为 [X] 元。人力总预算约 [X] 元。
物力:宣传海报制作 1000 张,每张 [X] 元,共计 [X] 元;传单印刷 10000 份,每份 [X] 元,共计 [X] 元;宣传展板制作 20 块,每块 [X] 元,共计 [X] 元;宣传视频制作费用 [X] 元。物力总预算约 [X] 元。
媒体合作:哈尔滨日报专栏合作费用 [X] 元;哈尔滨电视台专题节目制作费用 [X] 元;招聘网站广告投放费用 [X] 元。媒体合作总预算约 [X] 元。
其他:讲座场地租赁、专家讲课费等约 [X] 元。
总预算约为 [X] 元。
四、效果评估
问卷调查:在宣传活动结束后,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放 1000 份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代检危害的知晓率、对监管措施的了解程度、对活动的满意度等。
数据对比:对比宣传活动前后,哈尔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体检中代检行为的举报数量、发生率等数据,评估活动对代检行为的遏制效果。
社会反馈:收集媒体报道、网络评论、公众来信等社会反馈信息,了解活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反响。
五、风险应对
信息准确性风险:在宣传材料制作过程中,确保所使用的案例、数据等信息准确无误。安排专人对宣传材料进行审核,避免因信息错误引发公众误解。
媒体合作风险:提前与媒体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若媒体出现突发情况无法按计划宣传,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寻找替代媒体或调整宣传时间。
现场活动风险:在社区宣传和现场宣传活动中,提前做好安全保障措施。若遇恶劣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及时调整活动时间或改为线上进行。
通过本次宣传活动,我们有信心提高哈尔滨市公众对就业体检代检行为的认识,加强各方协作,有效遏制代检现象,维护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