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策划背景
近年来,江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中,代人体检现象时有发生。这种行为破坏了体检的公正性,使一些健康状况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可能混入,给用人单位带来潜在风险,同时也扰乱了正常的就业体检秩序。江门市招录单位虽已提前发布体检公告禁止代检,且体检机构发现代检会采取取消资格等措施,但代检现象仍未杜绝,因此制定一套全面的入职体检代检治理方案迫在眉睫。
二、策划目标
显著降低江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入职体检中代检行为的发生率,在半年内将代检举报案例减少 50%,一年内基本消除代检现象。
建立健全用人单位与体检医院之间的紧密协作机制,确保信息畅通,实现对代检行为的快速识别与处理。
提升公众对代检行为危害的认知,营造公平公正的入职体检社会氛围。
三、详细计划
(一)加强宣传教育
制作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内容涵盖代检行为的法律后果、对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危害等。在江门市各体检医院、用人单位办公场所、人才市场等地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代检治理相关文章、视频,定期推送典型案例,以警示公众。与本地知名自媒体合作,扩大宣传覆盖面。
举办面向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线上讲座,邀请法律专家、体检行业专业人士讲解代检相关法律法规及体检规范流程,设置互动答疑环节。
(二)优化身份核验流程
用人单位方面:在体检前,再次核对求职者提供的报名材料,包括身份证、学历证书等,确保信息一致。体检当天,安排专人在体检现场入口处,使用身份证识别设备对体检人员身份证进行二次核验,并与报名系统中的照片进行比对。
体检医院方面:在体检中心入口设置多重身份核验关卡。首先由安保人员使用身份证识别设备和高清摄像头进行初步身份比对,通过后进入候检区。在候检区,医护人员不仅核对身份证信息,还要求体检者提供报名确认短信、报名序号,并进行现场拍照留存。在体检过程中,各科室医护人员再次对体检者身份进行确认,如在采血、胸透等关键项目环节,通过询问个人基本信息、报考岗位等方式进一步核实。部分医院引入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在体检前采集体检者面部信息录入系统,在各体检项目处通过人脸识别设备实时比对,确保体检全程身份一致。
(三)建立联动协作机制
用人单位提前将体检人员详细信息,包括照片、身份证号、报考岗位等提供给体检医院。体检医院在体检过程中发现代检行为,立即通知用人单位,并配合用人单位进行后续调查处理。
定期召开用人单位与体检医院联席会议,共同商讨代检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优化措施。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用人单位和体检医院可实时交流体检相关信息,对可疑人员及时进行排查。
四、所需资源和预算
宣传资料制作费用:海报制作 5000 元(制作 1000 张,每张 5 元),宣传册印刷 10000 元(印刷 10000 份,每份 1 元),共计 15000 元。
线上宣传推广费用:与自媒体合作推广费用 10000 元,社交媒体广告投放费用 5000 元,共计 15000 元。
线上讲座组织费用:邀请专家费用 8000 元,讲座平台使用费用 2000 元,共计 10000 元。
身份识别设备购置费用:用人单位购置身份证识别设备 5000 元(5 台,每台 1000 元),体检医院购置人脸识别设备 30000 元(10 台,每台 3000 元),共计 35000 元。
联动协作平台建设费用:10000 元。
总预算:85000 元。
五、效果评估
设立代检行为举报热线和线上举报渠道,统计每月举报案例数量,对比治理方案实施前后的举报数据,评估代检行为发生率的降低情况。
定期对用人单位和体检医院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协作机制的满意度以及在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评估联动协作机制的运行效果。
通过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分析,如文章阅读量、视频播放量、互动评论数等,评估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公众关注度。
六、风险应对
技术风险:身份识别设备可能出现故障。提前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维护协议,确保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及时维修。同时,准备备用的人工身份核验流程,以应对设备故障期间的身份核验工作。
人员风险:工作人员可能因疏忽导致代检人员漏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工作人员的核验工作进行不定期抽查,对因失职导致代检人员漏检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处罚。
舆情风险:宣传教育过程中可能引发部分人员的误解或负面舆情。提前制定舆情应对预案,安排专人负责舆情监测,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对误解进行解释说明,对负面舆情进行引导和化解。
通过实施本治理方案,江门市有望有效遏制入职体检代检现象,营造健康、公平的就业体检环境,为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障。